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3年以来,厦门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中心、鹭江公证处、云尚公证处不断创新法律援助方式,拓展服务领域,让法治的“及时雨”浸润更多百姓心田,努力维护好贫弱群体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普法零距离惠民暖人心
6月4日,厦门市法律援助中心携手厦门市纪委监委驻厦门海事法院纪检监察组、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中山路志愿服务驿站,在中山路步行街开展“法援惠民生 关爱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中,法律服务志愿者通过设立宣传展台、悬挂关爱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宣传横幅、开展现场法律咨询、发放法律法规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引导公众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前有很多法律问题不懂,今天听了专业律师的解答,心里总算有底了。”活动受到了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增强了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厦门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中心、鹭江公证处和云尚公证处组织法律志愿者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企业、社区普及宣传法律知识,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通过开设老年法律咨询驿站服务岗、小区业主法律知识充电站,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普法宣传及维权咨询,做到文明普法零距离,爱心助人在身边。鹭江公证处和云尚公证处开展“公益法律顾问进实践站”项目,通过电话、微信一对一为社区群众提供公益法律咨询解答;推出普法云课堂、普法短视频,深入实践站开展普法讲座,让法治阳光温暖更多人。
厦门市法律援助中心组织志愿者在中山路步行街开展法治宣传志愿服务
为外来务工者提供高效法律援助
2023年2月,在同安区打工的郭某某等人开心地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郭某某几人在同安区某工程项目打工,承包该项目的公司位于翔安区,但郭某某受雇于分包项目的李某某及罗某某,这二人分别住在泉州市和四川省。
2022年底,郭某某等人来到同安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同安区法律援助中心按照“全域通办”制度给他们提供了法律援助,并与立案的翔安区人民法院共同努力,帮郭某某等人与被告达成和解,拿回了应得的工资。
现实生活中,外来务工者因种种原因,在面对工资等被拖欠的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厦门市深化“尊法守法 携手筑梦”服务外来务工者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对外来务工者工伤保险待遇纠纷、群体性劳动争议等法律援助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制定全市统一的案件受理标准,推行“全域通办”制度,当事人可就近选择一家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避免当事人“多次跑、来回跑”。
2023年1-11月,全市共为外来务工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840件,取得利益或挽回损失1.46亿元。
当好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林伯是厦门某小区的保安,肢体有残疾。某天中午吃过饭后,闲不住的林伯骑车到工作的小区修剪绿化树,在海沧区兴港路路口与前方一辆小汽车追尾。双方协商不成后报警。警方介入后,林伯得知自己可能惹上了官司。林伯的儿子想给父亲请律师,得知律师费用后犯了难。
林伯来到附近的海沧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海沧区法律援助中心为林伯指派了福建旭丰律师事务所沈玉洪律师为其辩护。沈玉洪律师第一时间了解了基本案件事实,从证据入手,仔细分析,找出有利于林伯的证据。最终,公安机关采纳了沈玉洪的法律意见,将这起案件予以撤案处理。事后,林伯特地为沈玉洪律师送来了锦旗,哭着说:“感谢你们为我伸出援手!”
2023年以来,厦门市法律援助中心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品牌创建活动,全面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刑事案件申请法律援助免于审查经济困难状况,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申请法律援助更加便利。
据统计,今年1-11月,全市共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16887件,实体平台提供法律咨询42536人次,为受援人挽回损失或取得利益2.1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