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法律援助工作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力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质量和水平,不断拓展和延伸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2022年以来,全州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366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500万余元。
法律援助“宣传力”不断深入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云南省法律援助条例》纳入“八五”普法宣传内容,通过网络平台线上宣传、互动,组织开展送法下乡、进企业、进矿区、进校园、进军营和“法律赶大集”活动,全方位线上线下组合宣传。
以农民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等群体为重点,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援惠民生’活动服务农民工”“强边固防·法治同行”“法援暖冬·情系边疆”“法律援助进军营”“法律服务为民营企业体检”“百名律师进百校法治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法律援助活动。2022年以来,全州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6115场次,解答法律咨询12万余人次。
法律援助“保障力”不断提高
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对法律援助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全州设立州、县(市)级法律援助中心9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90个,建设法律便民服务窗口1112个,方便困难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在政务服务中心、学校、车站、图书馆、司法所以及村(社区)安置法律服务机器人1146台,实现集援务公开、咨询服务、网上审查、监督管理于一体的网上管理服务。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强化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权益保障、政策扶持、教育培训措施;统筹全州580余名律师及112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采取“1对N”的方式,担任各村(社区)法律顾问达100%;建成1个州级、8个县级、104个乡镇级、1016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实体平台全覆盖、“一村居(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法律援助“创新力”不断增强
在服务机制上做“加法”。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办案机关工作衔接,畅通刑事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建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法律援助机构在法院、看守所派驻法律援助值班律师,依法为更多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分类制定《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关于加强妇女儿童法律服务保障工作措施》《关于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服务工作六条措施》,开设针对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的服务专线,指导群众依法维权;注重发挥法律援助在人权司法保障中的作用,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在服务流程上做“减法”。持续优化法律援助服务流程,推行“减证便民”行动,实现法律援助申请 “马上办、一次办、就近办”。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老、弱、病、残、农民工讨薪等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现申请、审批、指派一站式服务,确保困难群众法律援助一次办成。
在服务举措上做“乘法”。对群众在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上提出的法律服务需求,实现“一端发起、三台响应”,提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公信力”不断提升
“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通过行政评查、同行评估、案件回访、庭审旁听等方式,实现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全流程监管,促进案件质量稳步提升。
“专业化”办理案件。组建不同类别的法律援助专业服务团,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指派相应专业服务团的成员办理;组建法律援助重大疑难案件专家组,重点办理群体性敏感案件、重大社会影响、重大疑难法律援助案件,确保此类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的质量;建立跨区指派律师机制,统筹律师资源,保证基层法律援助案件得到专业、高效办理。
“品牌化”开展活动。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乡村振兴·法治同行”等专项活动,不断提升法律服务品牌效应,推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和强边固防法治化水平。
法律援助“供给力”不断强化
扩大法律援助“惠及面”,把残疾人、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等群体,社会保险待遇、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赔偿,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等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相邻权、宅基地使用权纠纷,养殖业损害、家庭暴力等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做到应援尽援、应纳尽纳。
构建法律援助“大合力”。建立由16家州级政法部门、行政机构以及社会团体单位组成的文山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进法律援助体系建设。制定《关于分片挂包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的措施》《文山州法律援助案件信息录入管理办法》等机制措施,确保法律援助案件件件有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