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在外地从事建筑工作的江苏宿迁泗洪县居民俞某,上班途中被货车碰撞受伤。后经认定,肇事者徐某承担此次交通事故全部责任。但保险公司在垫付1万元医药费后,拒绝后续赔偿,俞某供职公司也拒不承担责任。无奈的俞某只好向泗洪县法律援助中心求助。
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后成立工作组为俞某提供法律援助,后经法院判决,由被告保险公司再向俞某支付医药费5万余元。为保障俞某一家生活,工作组又多次往返外地继续帮助俞某维权,最终,俞某供职公司向其支付相关费用26万余元。
同时,工作组向法院提请对俞某进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经鉴定,俞某构成十级伤残。泗洪县法律援助中心再次将徐某和保险公司诉至法院,后双方达成诉前调解协议,由保险公司赔偿俞某相关费用19万余元。
近年来,宿迁市司法局以完善法援体系建设、优化援助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为切入点,积极为经济困难群众和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公民无偿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2023年以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累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9300余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287件,其中,涉及妇女儿童2541件。
近日,受援人臧某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专程到宿迁市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赠送锦旗,表达感谢。
2022年6月,臧某入职某商贸有限公司从事客服工作。2023年1月中旬,公司通知臧某放假一周,等臧某回去上班时却发现公司已经人去楼空。臧某多次联系该商贸公司的负责人,询问情况、索要工资,均未能得到答复。
2月1日,臧某向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维权请求,法律援助中心立即开启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因受援人未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承办律师接受指派后,耐心梳理受援人自入职以来所有与公司人事、财务及负责人沟通的记录并筛选可以作为证据的部分。经宿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最终,裁决公司应支付臧某工资和赔偿金。
宿迁市司法局实行“法援中心+工作站+服务点”工作体系,在民政、妇联、劳动仲裁等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对全市95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97个村(社区)法律服务点进行提档升级,加强多部门沟通,形成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2023年以来,以“法援中心+”为基础,结合“春律行动”“3·15”等重要活动及特殊时间节点,举办妇女维权、农民工讨薪、助残扶困等法治宣传活动1116场次,群众参与4.3万余人次。
“真的太方便了,以前想要申请法律援助,还要上网到处搜地址、联系方式,现在只要打开‘宿法通’,辖区法律援助点联系方式及位置一目了然。”一名受援群众说。
近年来,宿迁市司法局线上线下齐发力,在全市95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增设智能法律服务终端机,大力推广“12348”法网、“宿法通”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打造多维立体法律援助体系。全面推行市域通办和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开设“婚姻家事”“新就业群体”等站点,努力实现“应援尽援、应优尽优”。
依托村(社区)法律顾问开展线下法律援助进乡村服务,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合理调整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布局,以村(社区)调委会为依托设立司法行政服务站,针对农村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群体,开展街头法律援助主题宣传、法律需求大排查等活动,变“坐堂接诊”为“上门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