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2024年9月,江苏联盛(南通)律师事务所袁松建律师作为“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志愿律师,启程前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开展法律援助工作。2025年1月中旬,经过两天一夜的辗转、颠簸,袁松建律师回到南通短暂与家人度过春节后,又再次返程回到道孚继续他的法律援助之行。在临行前,南通律师协会专访袁律师,回顾他的援藏故事。
道孚之律 忙碌充实
道孚县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当地的律师数量非常有限。在袁松建进入道孚县开展法律援助之前,四川两家律所在当地开设律师站处理法律援助案件,自从他去了之后,法律援助案件的运转处理更加有序高效。可以说,袁松建是当地司法局正式设立法律援助中心之后的首位法律援助律师,意义颇深。
到岗伊始,袁松建便无缝进入了工作状态,工作量不可谓不繁重。截至2024年年底,袁松建已经进行集中法治宣传4次,法律咨询值班接待169人次,代理民事诉讼66件、刑事诉讼7件,成功调解案件1起。
2024年年底,农民工维权案件较为集中,工程建设引发的农民工讨薪问题时有发生。为方便农民工,免去他们舟车奔波、劳神费力,袁松建和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驱车数小时,前往道孚县下辖的各个乡镇进行服务对接,将各村的农民工集中到所属乡镇,统一进行法律咨询、集中签订法律文书。
道孚之简 苦中作乐
袁松建是土生土长的南通人,而道孚当地的饮食住宿、天气气候与南通截然不同。道孚平均海拔达到三四千米,对初到道孚的平原地区人群来说,引发的高原反应也非常剧烈。面对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虽然生活条件比较简陋,工作强度也非常大,但是道孚的生活简单、朴实,人与人之间仿佛回归到最纯粹的交往状态。”随着袁松建的叙述逐渐深入,他口中的道孚就像他的第二故乡,2500公里以外的法律援助之地也如天涯比邻。
对于袁松建而言,最大的困难不是条件艰苦,而是语言不通带来的不便。普通话、四川方言、藏语在道孚都有适用人群,而藏语本身还会因藏区和牧区之分而有所区别。案件的开庭审理经常会遇到各方语言不通、无法顺利交流的问题,需要借助翻译来完成,这也给他的法律援助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一直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对照翻译”,他介绍说:“有些案件中,由于翻译不够精准,会存在真实意思被曲解的情况,我自己多学一点,案件的办理就更加高效。”
道孚之情 初心不忘
问起袁松建参与本次法律援助志愿行动的原因,他的声音顿时高了起来:“我的内心还有一些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情怀影响着我,这可能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特色。如果有为这个社会做贡献的机会,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抓住。”他继续道:“本次援助行动,是国家层面上实施的,对欠发达地区进行法治帮扶的一种具体措施。我们法律援助律师通过一桩桩咨询、一个个案件,将法治理念带入更广阔的基层,也是对法治建设作出一点点贡献。”
袁松建已返回援藏旅途,他的法援故事仍将继续。在援藏精神感召下,袁松建律师坚持埋头苦干、奋勇争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法律人的初心和使命,也让法治种子在藏区群众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