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向问题叫板 赢群众叫好

济宁做实法治为民察民情解民忧

来源:法治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01 15:46
分享到 打印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

法治日报通讯员 仇 波

  “有了这个平台,在家用手机就能获取法律服务,真是太方便了。”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居民韩先生使用了“智能法律服务平台”后连连称赞。

  该平台是济宁市司法局今年推出的集法治资源地图、业务申办查询、智能法律服务、法律法规学习、典型案例解读于一体的手机端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免费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

  向问题“叫板”,赢群众“叫好”。近年来,济宁市紧扣“法治”与“为民”主题,立足办好法治为民实事,满足群众法治需求,连续三年开展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了一批涉民生领域法治问题,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纾困解忧

  “以前河道内常能看到厨余垃圾,一到夏天那气味直呛鼻。如今,倾倒厨余垃圾的行为没有了,河道清波荡漾,绿意盎然。”家住任城区的王女士,这几年见证了河道的变化。

  变化源于《济宁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的修改,为解决餐厨废弃物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在修改过程中,立法工作专班始终坚持‘一线’视角,多次深入基层立法联系点,走访社区,倾听民众心声,通过线上发布、线下走访、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积极征求意见建议,让立法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济宁市司法局立法科副科长刘琳介绍说。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法治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济宁市积极推进良法善治,坚持立法问民需、解民忧、听民意,聚焦“创新”和“精细”,在提高质效、务实管用上出实招,以有力度、有温度、有广度的立法增进民生福祉,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面对政务服务需求类型多、数量大的情况,济宁市在群众关注度高的入托入学、就医养老、交通出行等17个高频事项中推行“民事无忧”、纳入“一件事”改革。为破解群众“带娃难”,大力发展普惠托育事业,成功创建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为青年人干事创业解决了后顾之忧;对高龄老人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34类惠民补贴,推行静默认证,通过公安、民政、残联等10个单位23类数据校核比对,精准绘制领取人“数字画像”,无需现场审核即可发放到位,两年来为237万人提供服务3520万次、发放补贴94亿元。

  此外,济宁市注重科技赋能,创新打造“智能法律服务平台”“云复议”数字平台等智慧化平台,一部手机,一码直达,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成为新常态。

  助企护企

  办理营业执照等证件,要跑多少部门、跑多少次?在汶上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答案是“不出大厅就能办”,而且办得好、办得快。

  为解决入驻企业“落地难、办事堵”的痛难点,让企业不出大厅即享“就近办+容易办+极速办”的行政审批改革红利,汶上县立足企业视角,瞄准机制创新,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推出高效办成项目评审“一件事”,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的13家部门及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专区窗口,企业群众到达工程项目服务专区,即可办理全部工程审批服务事项,成立“汶速办”帮办代办服务团队,在企业办理手续过程中全程“陪跑”,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好”“跑一趟腿办多个事”,减少跑腿次数、提高办事效率。

  在济宁市司法局的会议室里,来自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领域的执法人员和司法局的行政执法监督人员正在热烈讨论,他们在为全市药品经营和使用环节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制定《联合检查清单》,梳理联合检查流程,争取“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查完”,减少对医疗机构不必要的打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济宁市创新“执法+服务”工作机制,深入推行优化法治环境“四张清单”,连续4年开展“不罚轻罚”清单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梳理工作,解决执法人员不敢、不愿、不会适用的问题,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打造市县乡“一张网”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形成市行政执法监督局“一个大脑”指挥,县级执法监督局和执法监督大队“局队合一”、镇街执法监督办公室与司法所“室所联动”一套机制运行,市、县、乡“一张网格”监督的“济宁模式”。

  德法兼治

  “谢谢您帮我们调解土地承包纠纷,给我们解决大问题。”在宣传法律知识、调解村民矛盾时,作为“法律明白人”的孔大爷将儒家思想和法治文化充分融合,灵活运用红色小故事进行普法与劝导,赢得群众纷纷点赞。

  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是济宁市德法兼治、筑牢法治根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济宁市立足“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发挥得天独厚的儒家文化资源优势,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相结合,走出一条德法并举、儒法融合的特色法治文化实践之路。截至目前,全市已高标准建成县级法治文化广场152个、镇级168个、村级3126个;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3372个,建成法德讲堂、法治文化长廊、法治书屋6118个;各县市区、功能区均建设民法典公园。

  从田间地头到楼宇厂房,从村社巷陌到崭新业态,普法宣传活动深入人心、法治传播渠道形式多样,法治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基层依法治理全面深化……在济宁大地上,生动的法治实践绘就成一幅幅秀美画卷。

  “济宁将持续做好‘法治为民’文章,在服务和改善民生上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创新性开展‘智慧全能’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公共法律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让法治建设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济宁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庆峰说。

附件:

责任编辑: 朱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