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埇桥:多举措提供优质高效法援服务

来源:中安在线 发布时间:2024-05-21 19:38
分享到 打印

  法律援助是安徽省50项民生实事之一,担负着帮助困难弱势群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重任。近五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多举措提供优质高效法援服务,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500余件,唱响了法治为民“主旋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多维度抓实宣传“暖心惠民”。常态开展线下主题宣传,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志愿者等常态化开展送法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等“法援惠民生”主题宣传活动;依托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和文艺节目巡演,让群众看戏学法“两不误”;每年组织大中小学生开展暑期法律援助实践活动,带领青少年了解法律援助民生实事政策、感受法治“温度”。定期开展线上宣传活动,走进宿州市广播电台,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群体制作法律援助专题节目,并与听众朋友进行实时互动,为听众“解疑答惑”;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宣传片,连续两年在市内400辆公交车车载电视上循环播放,打造法援宣传“移动风景线”,有效提升了法律援助的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

  狠抓“常态长效”监管,高标准提升案件“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检司协作机制等,各项工作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运用法律援助综合管理系统对案件进行全流程跟踪;对复杂疑难、涉案人员众多、涉案金额巨大、涉未成年人等案件开展庭审旁听活动,通过法律援助案件评查、受援人回访等工作,监管办案人员案件办理情况,做到以查促改、以改促升。

  坚持“同向发力”思路,提升法援“服务质效”。加大特殊群体维权工作力度,聚焦农民工、老年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重点服务对象,挂牌成立妇联执委工作室、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通过妇联“点单”、妇联执委“认领”的方式,联合区妇联共同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保驾护航”;与埇桥区检察院共同设立农民工维权工作室,联合出台《关于印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公益律师团工作章程〉的通知》,做到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用心护航特殊群体维权路。在法律援助实体平台线下服务和“12348安徽法网”线上服务基础上,增设智慧“法律超市”,引入人工智能多功能法律服务自助机,为办事群众提供人机对话咨询相关法律问题,提供查询赔偿标准、法律法规、法律文书模板打印等服务。

  深化“便民利民”举措,高质量提交群众“满意答卷”。对于偏远地区残疾人、行动不便老年人等有法律需求的特殊群体,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变“坐等群众来访”为“主动上门服务”;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对申请法律援助所需材料或缺少的材料给予一次性告知;实行“容缺受理”,对于非主要材料存在缺陷或瑕疵的,先予以受理,后补办材料;实行“延迟服务”,确保每位群众来访来电事项当天办理完毕;实行经济困难“个人承诺制”,对符合条件的受援人免开经济困难证明,减证便民,当即受理申请,不让群众多跑路、白跑路。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联合法律援助工作站、联系点积极排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了解群众法律诉求,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用实际行动把法律援助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附件:

责任编辑: 张丽青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