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627号
“我今年10月份到快递公司上班,一直没有签合同,这种情况下可以要求公司和我签订合同吗?”近日,快递员小许来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香溢澜桥法律援助工作站,向值班律师朱琴芳咨询心中的疑惑。此外,小许还帮送餐时遇到的一位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肋骨骨折的老乡,询问是否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朱律师耐心解答了小许的疑惑,并告知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和流程。
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60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00余件,组织法治宣传35场次,参与社区矛盾纠纷调解36起,走访学校、商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460余家,发放便民联系卡1万余份……这是香溢澜桥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以来的“成绩单”。
站点挨着社区建
香溢澜桥法律援助工作站紧挨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社区警务室一墙之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站点内,工作制度、服务流程、人员联系方式一目了然,卷宗资料井然有序,饮水机、等候椅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此外还设有武进区特有的“公共法律服务角”。
“虽然我们的工作站只有不到30平米,但服务着整个10平方公里北区的12万群众!”社区党总支书记华建钢说道。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下辖10个村(社区)、6所小学、4所中学、2所养老院,有1.2万余名未成年人、6000余名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需求较大,目标人群种类较多。
“群众的需求所在就是我们建站的地理坐标。”武进区司法局副局长熊琦说,依托香溢澜桥社区设立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大,已成为周边居民不可或缺的“法律加油站”。
资源跟着需求走
香溢澜桥法律援助工作站创建“法惠民生•援暖小北”工作品牌,通过与社区警务室通力合作,与社区、网格中心、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等单位密切联动,整合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民警、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多方资源,开通“86325752”服务热线及4个微信群,建立起需求搜集、分类宣传、应援尽援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惠民服务体系。
“随着知晓度不断提高,群众需求越来越多,所里好几名律师参加排班,每周要来三个半天,特殊情况随叫随到。”江苏常明(武进)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琴芳说,法律援助律师还与社区人民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充分配合,提供案件咨询、情绪安抚、矛盾调解等一条龙服务,使群众充分感受到法律援助的温度。
“不仅有需要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的,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都是我们的心头大事。”华建钢说,工作站也是社情民意气象站、援法议事惠民站、公共法律服务站、矛盾纠纷终点站,“就像居民身边的解忧杂货店”。
服务围着群众转
“要不是你们耐心调解和疏导,我们这个家可能真要散了。”近日,居民谢女士在值班律师朱琴芳和人民调解员彭琳、心理咨询师项阳的帮助下,化解了一场家庭信任危机。这是法律援助工作站与“三花”家事调解工作室合署运行以来化解的第28起家事纠纷。
针对不同群体法律需求的差异化,工作站主动出击,制定服务计划并抓好落实,每月组织人员走进社区宣传民法典,构建睦邻友好关系;走进中小学,提升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知晓率;走访企业和沿街商户,耐心告知经营风险,引导安全生产;走访养老院,发放法律援助手册,打通法律援助服务“最后一公里”。
工作站创新“法律援助•情暖小北”法治宣传夜市、法援直播间,加强与受众互动交流。针对一些受援人情绪过激的情况,工作站还及时安排心理咨询师介入安抚疏导,提供延伸服务。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工作站将认真对待每一位群众的诉求,不断擦亮‘法惠民生•援暖小北’品牌,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使法律援助的温暖惠及千家万户。”北区司法所负责人尹立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