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构建法律援助“四大引领”体系 群众满意率达99%

来源:长沙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8 22:12
分享到 打印

  近年来,长沙法援坚持按照“便捷法援、暖心法援、高效法援”的工作思路,加快构建制度完善、便捷高效、紧贴群众的法律援助新格局,持续推动长沙法律援助工作取得新成效。

提升平台引领 稳固法律援助“基石”

  完善实体平台。按照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长沙市法律援助中心实现整体搬迁入驻湖南(长沙)涉外中央法务区。大厅入口设置取号、导览服务,提供精准引导。十个服务窗口涵盖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公证、仲裁等内容,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各区县法律援助中心逐步搬迁入驻本辖区综治中心,持续加快法援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步伐。建强线上平台。充分利用湖南法网、长沙市法律援助中心微信公众号、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线上渠道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让法律实现“触手可及”。2024年,为满足群众法律需求,长沙市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听坐席升至6个。

  2024年以来,长沙市法律援助中心微信公众号共发布新闻报道、普法宣传等各类稿件133篇,粉丝数量即将突破两万。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共接听咨询电话7.7万通,满意率99.2%。

突出民心引领 扩大法律援助“效应”

  架构法援网络。在各法律援助中心的基础上,增设妇联、法院、退役军人、看守所等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形成“1+9+N”的法律援助网格,让老百姓实现就近咨询、就地申请。2024年以来,长沙市线下接听接待法律咨询达14000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千余件,挽回经济损失近4千余万元。

  加强法援协作。主动联系妇联、公安、民政等单位,共同助力法援发展,构建“法援+部门”的“大法援”格局。与市公安监管支队建立看守所案件转交受理机制、与市检察院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施意见》、与市公安局共同出台《关于落实<法律援助法实施工作办法>的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

  拓宽法援渠道。利用湖南法网线上申请、邮寄申请、上门受理、省域通办等多种形式为经济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让材料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凸显质量引领 提升法律援助“口碑”

  建强法援队伍。长沙法援致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过硬的法援团队,招募优秀律师承办法援案件,成立未成年人、劳动案件、军人军属等多领域细分团队,精准开展法律援助。

  聚焦办案前端。制定《法律援助案件风险评估及审批办法》,加强案件风险预判。制作《法律援助案件办案指南》,将司法部制定的评估规则及服务规范相关要求融入应用文书,指导律师规范、高效办理案件。

  紧盯质量监督。出台案件归档要求,推动承办律师规范完成线上线下同步归档。常态化开展以案件质量评估为主,案件旁听、征询司法机关意见、案件回访为辅的案件质量监督。

倡导活动引领 树立法律援助“品牌”

  紧扣重点人群。围绕未成年人、老年人、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策划组织“法护青苗”“用心守护最美夕阳红”“法援促新生 送法进高墙”“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红色法援 金色乡村”等多个系列品牌活动,广受群众好评。

  创新活动形式。在关注特定人群的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变换活动方式,增加模拟法庭、圆桌讨论会、普法小短信、法治集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模式,将“单一式”普法转变为“多样式”普法。

  拓展宣传载体。充分借助网络、移动终端等载体,将“线下”普法转变为“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在央视网“长沙有说法”栏目发布《讨薪艰难路 法援来相助》视频,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多篇漫画式维权普法小知识,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大幅上升,切实增强了法律援助工作社会影响力。

附件:

责任编辑: 杨翠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